快乐斋主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7章 夏至,快乐斋诗词鉴赏,快乐斋主人,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
悠闲漫步觅诗材(平平仄仄仄平平) - 平起
河畔榴花争竞开(平仄平平平仄平) - 韵脚 (开 - 十灰韵)
一叶扁舟划碧水(仄仄平平平仄仄) - 仄起 (标准应为:仄仄平平平仄仄)
无声夏至岸边来(平平仄仄仄平平) - 韵脚 (来 - 十灰韵) 平收
```
* **首句:** “悠闲漫步觅诗材”(平平仄仄仄平平)符合平起平收的格式。
* **第二句:** “河畔榴花争竞开”(平仄平平平仄平)。首字“河”可平可仄(一三五不论),“榴”(平)、“争”(平)、“竞”(仄)、“开”(平)。其中“争竞开”三字(平平仄平),在标准的“平平仄仄平”格式上略有变化(第三字由仄变平),但仍在格律允许的范围内(拗救或宽泛),且读起来依然流畅。句末“开”字入韵。
* **第三句:** “一叶扁舟划碧水”(仄仄平平平仄仄)。此句仄起仄收,为转句,不押韵。“划”字为入声字(古仄),位置在第五字(应为仄),完全符合格律要求。末字“水”为仄声。
* **第四句:** “无声夏至岸边来”(平平仄仄仄平平)完全符合平起平收的格式。句末“来”字押韵。
**结论:** 全诗平仄基本规范,偶有小处(如第二句“争”字平仄)在格律允许的范围内,整体读起来**抑扬顿挫,流畅和谐**。
2. **押韵分析:**
* **韵脚:** “开”、“来”。
* **韵部:** 这两个字在《平水韵》中同属“十灰”韵部。用韵**准确、规范**。
* **效果:** “开”、“来”都是开口度较大的平声韵,发音明朗、悠长。这非常契合诗歌所要表达的夏日开阔、生机勃勃又带点悠远闲适的意境。韵脚的回环呼应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整体感。
3. **节奏与声情:**
* 七言诗固有的“二二三”或“四三”节奏(如:悠闲\/漫步\/觅诗材,无声夏至\/岸边来)使得诗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
* 诗中多用平声字(如“悠”、“漫”、“诗”、“材”、“河”、“榴”、“花”、“争”、“开”、“扁”、“舟”、“碧”、“无”、“声”、“边”、“来”),营造出**平和、舒缓、悠扬**的基调,与“悠闲”、“无声”的意境完美契合。
* “争竞开”中的“竞”字(仄声)和“划碧水”中的“划”(入声,短促有力)、“水”(仄声)字,在平缓的旋律中注入了一点**轻快、有力**的节奏变化,恰如榴花绽放的活力与小舟划破水面的动态感,避免了音调的过于平直。
**韵律总结:** 这首诗严格遵守了七绝的格律规范,平仄和谐,用韵精准(十灰韵)。其音韵流畅婉转,节奏明快舒缓相间,以平声为主调营造出宁静悠远的氛围,偶以仄声(特别是入声字“划”)点缀出灵动与生机。音韵之美与意境之美相得益彰,共同构筑了这首夏日小诗的动人之处。
## 总评
这首《夏至》诗,通过“悠闲漫步”、“榴花争开”、“扁舟划水”、“无声夏至”几个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意象,成功勾勒出一幅动静相宜、色彩清丽、意境幽远的夏至河畔画卷。其意境核心在于“无声”二字所营造的宁静氛围,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细微变化的敏锐捕捉和超脱闲适的心境。在韵律上,它遵循七绝格律,平仄得当,押韵工整(十灰韵),节奏流畅和谐,音韵的悠扬舒缓与诗意的宁静悠然完美融合。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画面感强,意境深远,音韵优美,是一首吟咏夏至、表达闲情逸致的佳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