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十一月十七·向香港澳门出发
用户22250113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44章 十一月十七·向香港澳门出发,美食与远方:小夫妻的全国漫游记,用户22250113,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十一月十七的清晨,深圳湾的海风裹着潮气漫过口岸广场,李可佳穿着藏青牛仔外套,内里搭着件绣着「早茶点心」的米色卫衣——卫衣下摆还沾着昨夜在欢乐海岸蹭到的干冰雾气,此刻随着她蹲在房车旁整理手账的动作,轻轻抖落在「广东味觉地图」的插画上。骆梓淇握着车钥匙靠在车门边,后视镜上的「镬气」挂饰随海风轻晃,发出细碎的响,像在给这段旅程敲出「告别」的节奏。
一、口岸晨光与「味觉复盘」
手账摊开在房车的小桌上,前几页画满了广东各地的美食速写:陶陶居虾饺的12道褶子、泮溪艇仔粥的油条段、汕头牛肉火锅的部位图、东门老街肠粉的双拼酱汁,还有欢乐海岸分子料理的「冒烟烧肉」——每幅插画旁都贴着小标签,「早茶的精致」「潮汕的讲究」「深圳的创新」,像给广东的滋味打了串「味觉标点」。
李可佳盯着新画的「海鲜粥插画」笑出声——锅里的虾蟹在沸水里舒展,粥水分离的颗粒感被她用金粉勾边,锅沿画了圈骑楼、渔船、摩天大楼的剪影,旁边标注着:「广东的味,像一锅沸腾的海鲜粥,早茶的精致是虾的鲜,潮汕的讲究是蟹的肥,深圳的创新是花蛤的跳,而包容,是把所有滋味熬成一锅暖。」
骆梓淇凑过来看,指尖点了点画里的「粤港澳大湾区路牌」:「你看这路牌,左边是广州骑楼的飞檐,右边是深圳的春笋大厦,中间的海鲜粥热气刚好把两地连起来。」阳光穿过车窗,把手账上的「包容万物,热气腾腾」八个字照得发亮——那是她们在广东二十天的「味觉总结」,从早茶的精致到街头的烟火,从潮汕的老铺到深圳的实验室,原来所有的「讲究」与「创新」,最终都落在「包容」二字上。
二、过境时刻与「风物回望」
房车驶近深圳湾口岸时,李可佳看见路边的荔枝树正结着「冬果」,深绿的叶子间藏着暗红的果壳,像极了潮汕功夫茶的朱泥壶——那是广东给她们的「季节彩蛋」,就像此刻手账里的「牛肉火锅插画」,牛骨汤的热气与口岸的晨光交织,竟有了「新旧交替」的温柔。
口岸的电子屏滚动着「粤港澳大湾区」的标语,李可佳下车时,牛仔外套的拉链「叮铃」作响,混着远处传来的「早茶店伙计叫卖声」——那是深圳街角的「布拉肠粉」摊,阿叔的竹片敲着瓷盘,喊着「加蛋加肉,新鲜热辣」,声音穿过口岸的风,落在她们脚边,像给广东之旅画了个「烟火气的逗号」。
骆梓淇支起三脚架,准备拍摄「过境前的告别镜头」:房车停在「粤港澳大湾区」路牌前,车身上贴着的「寻味中国」车贴被阳光晒得褪色,却依然清晰——车头方向朝着香港澳门,车尾的「广东美食地图」车贴还沾着沙茶酱的浅褐印子,那是在汕头牛肉火锅店蹭到的「味觉印记」。
三、旅途随想与「风味联结」
等待通关的间隙,李可佳蹲在路牌下画速写,笔尖在纸上划过「粤港澳」三个字——「粤」字的「米」部被她画成了粿条的形状,「港」字的「氵」旁勾成了云吞面的汤波纹,「澳」字的「氵」则变成了蛋挞的酥皮褶皱。旁边的环卫阿姨笑着递来颗荔枝:「姑娘画的是咱们大湾区的味吧?香港的云吞面、澳门的葡挞,跟广东的早茶啊,都是一家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