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陶陶居·虾饺的「水晶密码·十一月初八」
用户22250113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35章 陶陶居·虾饺的「水晶密码·十一月初八」,美食与远方:小夫妻的全国漫游记,用户22250113,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陶陶居·虾饺的「水晶密码」
十一月初八的广州,晨光透过陶陶居的满洲窗,在八仙桌上洒下斑斓的影。李可佳穿着米白提花旗袍,领口别着枚珍珠胸针——这是临行前母亲塞进行李箱的「老广物件」,珍珠边缘的鎏金花纹,和陶陶居门楣上的「陶陶」二字一样,泛着温润的光。她跟着侍应生穿过雕花木廊,鞋底踩在青砖上的声响,竟和远处传来的「虾饺皮擀制声」合着同一个节奏。
一、百年茶楼的「早茶前奏」
陶陶居的门脸在中山路的骑楼间格外显眼,朱红漆柱上挂着的「陶陶居」匾额,是清代翰林黎湛枝的手书——传说当年茶楼老板为求墨宝,花了三个月寻得黎翰林的喜好,以岭南佳果「陶陶果」相赠,才有了这「陶者,乐也」的雅意。李可佳仰头看匾额,发现「居」字右下角的勾笔,竟比寻常写法多了抹挑锋,像极了虾饺皮边缘的褶子,藏着老广手作的「讲究」。
后厨的玻璃窗前,早已有不少食客驻足。李可佳挤到最前排,看见案台上码着整齐的澄粉团——雪白雪白的粉团透着微光,旁边的竹筛里,新鲜虾仁正滴着水,粉白的虾肉上还带着透明的虾线,「这虾仁得选当日船鲜的『麻虾』,个头不大但鲜甜,剁馅时要留三成整虾,咬下去才有『弹牙感』。」揉面的师傅戴着白棉手套,指尖在粉团上按出个窝,滚水「滋啦」浇进去,澄粉遇热瞬间凝成半透明的团,像把晨光揉进了面里。
二、水晶皮的「十秒传奇」
擀皮师傅的手在案台上飞旋,李可佳数着秒表——只见他取一小块澄粉团,在掌心搓成圆子,用枣木擀面杖「啪」地拍开,手腕翻转间,圆皮便成了边缘薄、中间略厚的「荷叶边」,整个过程不过5秒。「擀虾饺皮讲究『三轻三重』,轻拍开、重旋边、轻起皮,不然皮儿易破,蒸出来就没了『水晶感』。」师傅递过一张刚擀好的皮,李可佳接在掌心,发现竟薄如蝉翼,透过皮能清晰看见自己掌纹,边缘的褶皱像极了西关大屋的花窗棂。
包虾饺的师傅更显利落:取一勺虾仁馅放在皮中央,拇指和食指捏起皮边缘,指尖快速翻飞,「1、2、3……12」,刚好12道褶子在指尖成型,最后将褶子顶端轻轻一捏,便成了朵含苞待放的「白玉兰」。「老广的虾饺必得12道褶,一道褶子代表一个时辰,寓意『时时鲜』。」师傅把包好的虾饺放进竹蒸笼,李可佳凑近了看,发现每个褶子的间距分毫不差,虾仁的粉白透过澄皮若隐若现,像藏着颗会发光的「粉珍珠」。
三、蒸制时刻的「膨胀美学」
骆梓淇架起微距镜头时,蒸笼里的水刚好烧开。竹蒸笼的热气「腾」地升起,透过玻璃能看见虾饺在笼屉里轻轻颤动——澄皮遇热逐渐透明,虾仁的粉色愈发鲜明,褶子边缘微微翘起,像少女裙摆的蕾丝边。「蒸虾饺要猛火足汽,4分15秒,多一秒皮烂,少一秒粉生。」侍应生戴着棉手套揭开笼盖,热气混着虾仁的鲜涌出来,李可佳看见虾饺顶端的褶子竟「绽放」开来,像朵盛开的水晶花,澄皮表面凝着细小的水珠,在晨光里闪着微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