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远征开始
南明蓠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2章 远征开始,奉旨当里长:百姓的明义,南明蓠惑,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朱标愣了一下,他还没有开口呢,唐仨仁直接就表示只能派出两百工匠,多了就免谈,
这让朱标有些哭笑不得,他原本是想和唐仨仁商量一下,能不能多派一些工匠过去,帮助大军加速制造战船以及一些军械,没想到唐仨仁直接就把话给堵死了。
“唐兄,两百工匠是不是有点少了?此次远征倭国,所需战船以及军械数量庞大,多派一些工匠过去,也能加快进度啊。”
唐仨仁闻言,摇了摇头,道:“殿下,不是我不想多派工匠过去,而是真的没必要。”
“没有必要?这是为何?工匠不是越多越好吗?”朱标闻言,有些疑惑地问道。
唐仨仁扒拉一下灶火,一根红薯被划了出来,已经烤熟了,散发着淡淡的香气,道:“唐家铺的工匠,很多都已经能够熟练的制作蒸汽机甚至一条大船的某一个部位,闭着眼睛都能做出来的那种....懂我的意思吧?”
“这种熟练度,可不是人多就能堆出来的,而是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派两百工匠过去,每一名工匠可以指挥至少一百人快速制造某个部件,然后这就是两万人了,已经足够应对大军的需求了,再多的话,也只是浪费人力物力而已。”
朱标闻言,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道:“原来如此。”
对于唐家铺的工匠“一种工匠只熟练一件物品的一个零件制作”这种情况,朱标以前还有些不理解,现在突然发现,一旦需要大量制造某种东西时,这些工匠完全可以快速的适应并组建起一支高效的生产队伍来。
唐仨仁笑了笑,将手中的红薯掰成两半,递了一半给朱标,“流水线”这种方式,其实早在大唐时期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出现过,只不过后来因为“因循守旧”这种思想的出现,才会被人们慢慢遗忘,道:“我之前说过,打其他地方我就在唐家铺等你们的好消息,但是打倭国的话....我随军出征。”
这句话说出来时,正在烤着火看着纺织厂一些账目的肖伊人目光瞬间看了过来。
朱标很是惊讶,唐仨仁的身体强度朱标是知道一些的,毕竟这几年的身体训练,唐仨仁就算比不得那些真正的武将,却也不是个弱鸡。
只不过,“随军出征”,而且还是远征倭国这件事,朱标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劝阻唐仨仁,毕竟倭国地处海外,茫茫大海之上,危险重重,就算是大明的舰队,也不一定能够保证万无一失。
肖伊人秀眉微蹙,显然也是不同意唐仨仁的这个决定,轻声道:“相公,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不可鲁莽行事。”
唐仨仁却是轻轻摇了摇头,道:“有些事可以不做,但有些事是必须要去做的。”
倭国辱我先辈,我定要亡其种灭其宗!
朱标察觉到唐仨仁说这话时语气中的滔天恨意!没错,是滔天的恨意,难道说唐仨仁当初会流落到这边来,就是受了倭寇的害?还真有这个可能性。
“老唐,你去的话,我也去....”
有他这个太子在,唐仨仁的安全系数将无限的提升,毕竟这被保护的档次不一样了,唐仨仁本来想要拒绝,看到肖伊人的担忧目光,只得点了点头,心中却是已经有了计较。
“标总,你家那位快要生了,你若是随军出征,岂不是....”
历史上大明英雄朱洪武七年出生,算算时间就在近两个月了,朱标这个时候若是出征,确实有些那什么。
朱标闻言,脸上闪过一抹犹豫,但随即被坚定所取代。他沉声道:“家国天下,先有国后有家。我身为大明太子,更应以身作则。况且,此行有诸多准备,未必会有危险。”
唐仨仁看着朱标眼中的决绝,心中不由生出几分敬佩。他拍了拍朱标的肩膀,道:“标总,有此决心,何愁大事不成。你放心,我定会护你周全。”
肖伊人见状,虽心中仍有担忧,却也明白此刻无法劝阻。她轻声道:“相公....”
唐仨仁对她微微一笑,轻轻点了点头,说道:
“放心吧,我唐仨仁可不会这么容易就挂了,你家相公有不得不去做这件事情的理由....”
至于是什么理由,这个真不好说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