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收复定襄城
才拥佳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63章 收复定襄城,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么当皇帝,才拥佳人,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没过多久,为了得到东突厥的资源和庇护,窦建德就将她献给处罗可汗。
可惜处罗可汗这家伙的命运也如惊鸿般短暂,萧皇后入突厥王庭不过几载,处罗可汗就被东突厥王庭派人给射死了。
萧皇后又被迫改嫁给他的弟弟颉利可汗。
至此,大唐征讨大军来袭,率先遇到了袁天罡等一行。
袁天罡见到这位命运多舛的传奇女子,露出一副没了心神的模样,心中也有些不忍。
倒不是觊觎她的美色,而是对其跌宕一生的唏嘘和怜悯。
想到这里,袁天罡适时的向宝音公主开口了。
听到袁天罡的话,宝音公主一脸认真地点了点头,再次开始复述袁天罡的话。
“萧皇后,这里的战乱很快就会平息,依照你的美貌和曾经的地位,就算是投降大唐,也必定荣华富贵的度过一生,算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还有一种是,跟着我等离开,从此以后隐姓埋名,过着一种远离纷争的平静日子。”
“时间紧迫,还望娘娘及时作出选择?\"
被拿走传国玉玺这一底牌的萧皇后,双眼空洞地望着殿外凄惨的落雪,歪斜的银步摇随着颤抖的身躯轻晃,只觉得愈发昏沉。
对未来绝望的她,听到宝音公主的话后,猛地抬起那张苍白的面孔。
她忽然想起了童年时在舅父家的寒夜。
那时虽清贫,却有舅母温暖的怀抱,有绣着并蒂莲的粗布衣裳。
虽然坎坷了半生,但富贵荣华却不曾离开过她半步。
只是如今回首望去,那些荣华富贵从未填满她心底的空缺,让她真正快乐过。
现在蓦然听到宝音公主的这句话,让她沉寂的眼中竟泛起一丝微光。
“荣华富贵?不过是镜花水月。”
“只要是回中原,我就跟你们走!”
听到萧皇后的话,一旁的杨政道也忘记了害怕,他颤声说道。
“祖母,你跟他们走了,孙儿怎么办?”
萧皇后看着这个与自己相依为命的侄孙,眼中闪过一丝温柔。
她伸手为杨政道拂去衣袍上的尘土,纤细的手指轻轻抚过他因为害怕,显得异常苍白的面颊,声音再次恢复为以往的温柔。
“道儿,当年你祖父在江都被弑,本宫把你藏在襁褓里躲过叛军的刀刃。但这么多年,突厥人的帐篷再暖和,也终究不是我们的家,再则,以权色撩人的日子,本宫也过够了,本宫这一辈子,都是为其他人而活,现在就想过些平平常常的日子。”
说到这,她握紧杨政道的手,语气中全是鼓励。
“道儿,你现在也大了,是想投降大唐,作个没有自由身的富家翁,还是随祖母回中原,做个寻常百姓?你自己选!\"
说话间,萧皇后的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坚定光芒。
她站起身来,摘掉头上的金步摇,脱掉身上的披风,脚步利落的走到了宝音的身边。
杨政道怔怔地望着祖母,突然发现这位眼中总是饱含忧愁的祖母眼中,竟焕发出比年轻时更为明亮的光彩。
他猛地跪倒在地,声音哽咽却坚定:\"孙儿愿随祖母回中原!什么王爵富贵,孙儿统统不要了!\"
萧皇后欣慰地笑了,眼角间不易察觉的皱纹舒展开来。
她转向袁天罡,声音虽轻却掷地有声:\"我们祖孙二人,随你们回中原。\"
见到萧皇后的选择,宝音跟袁天罡的心中自然都是高兴与欣慰更多一些。
一旁的宝音公主,见到萧皇后脱在地上的披风,和丢掉的金步摇。
不知道是想要亡羊补牢,还是见不得这位传奇皇后 “不知人间烟火” 的 “败家” 举动。
小跑着过去,捡起披风披在萧皇后身上,并且帮她系好系紧。
“你怕不是不知道外面有多冷哦,骑着马奔跑起来,够够冻死你。”
随后,又从一旁捡起一块锦缎,将那支银步摇和一小箱金银珠宝打包成一个小包裹。
一边收拾一说絮絮叨叨的说道:“真是不当家不知道财米油盐,叫你去做寻常百姓,寻常百姓也要吃饭啊?你们又不会种庄稼,又不会做生意,十指不沾阳春水,也要生活不?”
宝音公主手脚麻利地将包裹捆好,“这些金银应当足够你们祖孙两快活的过上几辈子了。等觅得落脚之处,换些营生的本钱。”
她将包裹系在萧皇后背上,又如法炮制了一个给杨政道背上。
萧皇后闻言一怔,随即哑然失笑。
她看着宝音公主忙碌的身影,眼中浮现出几分慈爱。
\"你这孩子...若是不拿刀对着本宫,倒是愈发让本宫喜欢。”
宝音公主闻言,手上动作一顿,脸上顿时飞起两朵红云。
故作不耐地撇嘴:“我是怕你们不小心饿死,走吧,耽误的时间太久了,等会要是被封城了,怕是就出不去了。”
袁天罡闻言,重重的点了点,大手一挥,开始撤退。
......
大概两个时辰之后,不知道具体有多少唐人袭营的突厥人。
在所有高层都跟着颉利可汗跑路,中层将领又被唐俊悟和李恪等人重点针对的情况下。
扛不住的压力和死亡威胁的突厥底层士兵,开始向李恪所在的燕王卫投降。
望着雪地里倒伏着成片的狼头战旗,扔掉弯刀跪地求饶的突厥士兵。
李恪喘着粗气勒停青骓马,玄甲上的冰棱随着动作簌簌坠落。
他望着那些已经没有抵抗之心的降兵,抬手止住身后还欲砍杀的燕王卫。
经历了数个时辰奔袭,又经历了一场剧烈的战斗,李恪的声音已经嘶哑,却依然铿锵有力。
沉声下令道:\"传令下去,缴械不杀!\"
一时间,整个突厥营地和定襄城中,到处都是骑着快马的燕王卫劝降的声音。
一队一队燕王看押着黑压压的突厥降卒,往突厥营地内的空地集中。
那些曾经在大唐边境掠夺过的突厥武士,此刻垂头丧气地排成长队,在唐军监视下缓缓前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