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推动科技与农业革新
小皇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3章 推动科技与农业革新,从边陲小将到帝国战神,小皇龙,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而是一个能影响四方、主导天下的文明中心。”
于是,他召集张良、李昭、韩信与林豹,在临洮皇宫召开“边略大议”,正式提出对外战略目标:
打通西域商路;
控制河西走廊;
建立朝贡体系;
构建以陇西为核心的区域霸权;
一、战略第一步:控制河西走廊
赵信清楚,要连接西域,必须先掌握河西走廊这一咽喉要道。此地由匈奴附庸部族占据,时常劫掠汉地商旅,严重阻碍东西交通。赵信下令:
调集白马营主力,由林豹统军;
先遣轻骑突袭敌军粮草重地;
配合地形设伏,切断敌军退路;
以闪电战方式迅速占领关键关口;
战役仅持续二十日,便成功夺下玉门关与阳关,彻底掌控河西走廊。捷报传回京城时,赵信亲自登上观星台,遥望西方:
“从今往后,我们不再只是一个中原王朝。”
“我们将成为世界的桥梁。”
二、外交先行:派使团出使西域诸国
拿下河西走廊后,赵信并未急于用兵,而是采取怀柔策略,派遣使团前往西域各国。他亲自挑选使者,并制定《大统使节令》:
不可妄动刀兵;
必须尊重各国习俗;
以丝绸、茶叶、铁器为礼,换取马匹、香料、宝石;
签订互市条约,保障商贸安全;
第一批使团由陈平带队,携带大量礼物,出使楼兰、龟兹、于阗等地。各国国王见其礼厚言诚,纷纷表示愿意建立友好关系。龟兹王赠予赵信一匹西域良马,并说:
“贵国强大而有礼,愿世代友好。”
“我们愿做你们通往西方的门户。”
三、重建丝路:设立“西域都护府”
随着西域诸国归附,赵信决定设立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部边疆的行政机构。其职责包括:
监督各国政务,防止叛乱;
维持商队通行安全;
设立驿站、仓库,提供补给;
派驻军队,防范匈奴侵扰;
首任都护由张良推荐的老将担任,赵信亲授印绶,并叮嘱:
“你不是去当官,而是去做桥。”
“我们要把整个大陆连在一起。”
都护府成立后,商队络绎不绝,驼铃声再次响彻戈壁。
四、经济驱动:推行“盐铁专卖”与“出口补贴”
赵信深知,要维持长期对外贸易,必须增强本国产品竞争力。他颁布《大统外贸法》,推出以下政策:
1.
盐铁专卖制度
盐与铁器列为国家战略物资,由朝廷统一经营;
严禁私人贩卖,违者严惩;
2.
出口补贴
对外销丝绸、瓷器、茶叶给予财政补贴;
鼓励商人组建大型商队,政府提供护卫;
3.
货币改革
推行“大统银币”,作为国际通用货币;
在重要商站设立铸币局,稳定交易秩序;
此举极大提升了陇西商品在西域乃至更远地区的影响力。一位粟特商人感慨:
“过去我们只知罗马与波斯。”
“如今,陇西才是财富之源。”
五、军事威慑:构筑边防堡垒群
为了确保丝路畅通,赵信在沿线构筑一系列军事堡垒:
每百里设一哨所;
每五百里设一大营;
关键节点设立城池,驻扎精锐部队;
他还命令工部修建烽火台系统,实现快速通讯。一次匈奴小股骑兵来袭,被白马营迅速击溃,敌人惊呼:
“他们比风还快!”
“我们再也不能轻易靠近这条黄金之路。”
赵信得知后笑道:
“让他们知道,这条路不是谁都能走的。”
“只有守规矩的人,才有资格分享繁荣。”
六、文化输出:设立“西域书院”,传播陇西文明
赵信不仅重视经济与军事,更注重文化的渗透。他在西域设立“西域书院”,教授:
汉字与书写;
历法与算术;
医学与律法;
儒家经典与治国之道;
许多西域贵族子弟慕名而来,学习陇西文化。一位于阗王子对老师说:
“我想像赵信一样治理国家。”
“我要让我的子民也过上那样的生活。”
赵信听闻后欣慰地说:
“这才是真正的征服。”
“不是靠刀剑,而是靠思想。”
七、赵信的战略总结与未来展望
在一次宫廷夜宴上,赵信对众臣说道:
“我们已经打下了基础。”
“接下来,是时候让天下人都知道——陇西,才是这个时代真正的主人。”
他提出下一步计划:
向南联合西南诸蛮,共同开发南方通道;
向东恢复与朝鲜、倭国的海上联系;
向西加强与波斯、印度的贸易往来;
最终目标:建立一个以陇西为中心的跨洲文明共同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