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狼峰的古尊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9章 一带一路,天娇:铁木真崛起与大元帝国前传,天狼峰的古尊人,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口岸风云:铁马冰河入梦来】

扎门乌德口岸的清晨,总被中俄蒙三国的卡车鸣笛声撕裂。集装箱吊机在晨雾中划出金属弧线,将满载光伏组件的货柜卸下——这里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咽喉,也是草原丝绸之路在21世纪的复活节点。

“王老板,这批稀土检测报告出来了。”蒙古国海关关员巴图举着平板电脑,鼻梁上的汉语-蒙古语翻译眼镜闪着蓝光,“氧化铽含量比去年高了两个百分点。”

王建军蹲在卡车轮胎旁,用蒙古刀敲了敲货箱钢板。刀刃反射的光里,映出远处正在扩建的稀土深加工园区。三年前,他的公司“草原龙”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在蒙古国南戈壁省拿下采矿权时,这里还是片只有旱獭出没的红土地。

“告诉选矿厂,这批货走‘草原快车’专列。”王建军用蒙语说道,特意加重了“快车”两个字。这列每周三班的货运专列,轨道枕木下埋着光纤传感器,能实时监测冻土带的沉降数据——就像古代商队用骆驼掌感知沙下暗流,现代科技让丝绸之路的脉搏变得可触可感。

口岸联检大楼里,全息投影正在演示十年规划:跨境电商保税仓要扩建成智能无人仓,货运通道旁将竖起风力发电机矩阵,连海关申报窗口都要嵌入AI翻译模块。巴图的儿子正在乌兰巴托大学读国际贸易,放假时总来口岸做兼职,他常跟父亲念叨:“爸,我们教授说,这叫‘数字游牧’,跟成吉思汗的驿站一个道理。”

夕阳西下时,王建军站在新建的公路观景台上。沥青路面像条黑色缎带,蜿蜒着消失在中蒙边境的丘陵间。这条路是“草原龙”公司出资修建的,路基里掺了中国专利的固沙剂,路边每隔五十公里就有个蒙古包造型的充电桩——既是给电动车补能,也是给牧民歇脚的驿站。

“知道吗?”随行的蒙古国导游指着远处山坳,“去年修路时,推土机挖出过元代的铜权,上面刻着‘至元通宝’。考古队说,那是当年驿站传递文书用的信物。”王建军摸了摸口袋里的U盘,里面存着稀土矿场的三维建模数据,突然觉得手里的科技产品和千年前的铜权,竟有种奇妙的质感重叠。

【稀土密码:从草原到芯片的跃迁】

南戈壁省的稀土矿场,夜晚比白天更繁忙。智能采矿车的LEd灯柱划破黑暗,在矿坑岩壁上投下巨大阴影,像某种机械时代的苏鲁锭(蒙古长矛图腾)。选矿车间里,中国工程师李薇正盯着光谱分析仪的屏幕,稀土元素在激光下呈现出彩虹般的辉光。

“看这个,”她用触控笔圈出一组数据,“铕元素的荧光强度,足够做下一代oLEd屏幕的发光材料了。”旁边的蒙古国技术员钢特木尔啧啧称奇:“以前只知道挖出来卖原矿,没想到能变成手机里的光。”

三年前,“草原龙”刚进驻时,当地牧民对挖矿充满疑虑。老牧人敖其尔牵着马站在矿场边缘,反复问:“你们挖完了,牛羊去哪儿吃草?”如今,他的孙子在矿区子弟学校学汉语,教室屋顶的太阳能板就是用这里的硅矿做的。更让敖其尔惊讶的是,矿场用的“生态采矿法”——挖开一层草皮,小心翼翼卷起来存放,等矿采完再铺回去,草皮下面还埋着滴灌系统,比牧民转场时保护草场的做法更精细。

“这叫‘循环经济’,”李薇给敖其尔看手机里的监控画面,矿坑底部正在浇筑混凝土,“未来这里要建成稀土博物馆,那个大坑会改造成人工湖,湖里养的鱼,用的是选矿废水处理后的水。”老牧人看不懂屏幕上的流程图,但他摸了摸湖边新长出来的芨芨草,手感和自家冬牧场的一样厚实。

矿场的化验室里,有个特殊的展柜。里面陈列着不同年代的采矿工具:从清代的铁镐,到苏联时期的柴油挖掘机,再到现在的智能机械臂。最显眼的位置,放着一块镶嵌着稀土晶体的电路板——那是用这里的稀土制造的5G芯片,旁边标注着:“从草原到云端,距离1.2万公里,时间800年。”

【文化回响:大学讲堂里的帝国基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觉醒无敌系统,却低调到让人发疯

小皇龙

星铁:加入聊天群,被三月七膜拜

小肥宝

修罗混沌经

涅盘毛

全民船娘:我的船娘全是BUG级!

燕雀蜂蝶

赘婿重生十年前,拿回一切

宜露盛桦

韩娱:老婆彩英,暗爽!

天下无一的项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