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斋主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8章 《小池》,快乐斋诗词鉴赏,快乐斋主人,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 韵脚字:**琴 (qin)、音 (yin)、深 (shēn)**。
* 这三个字都是平声,发音悠长(in\/en),本身就带有一种**悠扬、宁静、深远**的感觉,与诗歌描绘的宁静池塘、悠扬乐音、深远倒影的意境完美契合。尾韵的统一使全诗读起来朗朗上口,余韵绵长。
2. **平仄:**
* 这是一首标准的七言绝句(首句平起平收式)。其平仄格式如下(“—”表示平,“|”表示仄,括号表示可平可仄):
> (—) | | — — | | — (款款蜻蜓乱点琴)
> (—) — | | | — — (蛙声片片律成音)
> (—) — | | — — | (霞铺碧水参差色)
> (|) | — — | | — (影落琉璃逐景深)
* 整体平仄交替得当,符合格律要求。这种规律的起伏变化,如同乐谱的节奏,赋予了诗句内在的韵律感,读起来抑扬顿挫,流畅自然。
3. **叠词与用字:**
* **叠词:“款款”、“片片”。** “款款”是双声叠韵词,发音轻柔舒缓(kuǎn kuǎn),形象地模拟了蜻蜓轻盈的飞行姿态。“片片”是叠词(piàn piàn),增强了蛙鸣的连绵感和空间感。叠词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性和形象感。
* **动词精妙:“点”、“铺”、“落”、“逐”。** 这些动词选择精准,充满动态感和表现力。“点”的轻巧,“铺”的舒展,“落”的轻柔,“逐”的延伸感,都生动地描绘了场景,也使得诗句富有动感。
* **意象组合:** “蜻蜓-琴”、“蛙声-律”、“霞-碧水”、“影-琉璃-景深”,这些意象的组合新颖巧妙(尤其是通感手法的运用),不仅描绘了画面,更传递了声音、色彩、质感和空间深度,共同服务于意境的营造。
**总结:**
《小池》一诗,通过**“通感”(视觉化声音“点琴”、“律成音”,听觉化视觉意象)**和**精妙的比喻(水面如琴如琉璃)**,将夏日池塘的一隅瞬间,升华为一个充满生命律动(蜻蜓、蛙鸣)和光影艺术(霞色、倒影)的微型世界。其意境**清新灵动、宁静优美、深邃悠远**。
在韵律上,它严格遵守七绝格律,**押韵和谐悠扬(侵寻韵)**,**平仄起伏流畅**,**叠词和精当动词**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性和表现力。声韵之美与意境之美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动静相宜、引人入胜的池塘小品,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