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寸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章 分家的马鞍(下),天山下的麦浪,两寸土,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十四章 分家的马鞍(下)
(暴雪拓扑学与血液量子化的终极对决)
暴雪如同一股汹涌的洪流,在勒勒车辙印里奔腾而过。然而,这股暴雪却并非寻常之物,它在车辙印中迅速结晶,形成了一个令人惊叹的十二面体矩阵。这个矩阵仿佛是由无数微小的冰晶组成,每个冰晶都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构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结构。
与此同时,巴特尔撑开的蒙古包支架也在发生着惊人的变化。原本坚固的支架开始微微颤抖,仿佛受到了某种未知力量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颤抖越来越剧烈,最终导致支架发生了量子相变。蒙古包的形状开始扭曲,原本平整的表面变得凹凸不平,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揉捏着。
在这狂风肆虐的环境中,古丽巴哈尔手中的金线却显得异常稳定。这些金线在风中舞动,却并未散乱开来。相反,它们似乎有着自己的规律,每条丝线都编织着合作社地窖菌群的生物电路。这些电路如同一个复杂的网络,将蒙古包的毛毡紧紧地网住,同时也网住了一段被遗忘的历史——1958年集体记忆的拓扑结构。
古丽巴哈尔面无表情地看着这一切,她的手中紧握着一根绣针。她低声说道:“血缝法要刺穿三块椎骨……”话音未落,她毫不犹豫地将绣针刺入了自己无名指的第二关节。瞬间,鲜血从伤口中涌出,与寒冷的空气接触后,迅速凝结成红珊瑚状的量子点。
“当年你父亲分家时,用的是骆驼的第七根肋条。”古丽巴哈尔的声音在风中回荡,带着一丝淡淡的忧伤。
就在这时,巴特尔突然伸手抓住了她的手腕。然而,就在他触碰古丽巴哈尔的瞬间,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原本平静的菌斑突然释放出强烈的伽马射线,这些射线如同闪电一般划破夜空,在雪地上投射出一幅令人震惊的全息图——吐尔洪胚胎实验室的内部景象。
在暴雪中,莫比乌斯绣品那染血的绣绷竟然在风雪中自主地旋转着,仿佛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驱动它。而绣绷上的柯尔克孜族传统纹样,正被菌丝逐渐改造成一种奇特的克莱因瓶结构。
古丽巴哈尔手持针线,每刺一针,蒙古包内就会响起一声1949年的劳动号子,那声音在这冰天雪地中显得格外响亮。
当第七颗血珊瑚嵌入毛毡时,奇迹发生了——量子化的敖包石突然爆出火花!这些火花似乎是接收到了来自火星殖民基地发送的离散方程解。
“你藏了父亲的转场密码!”巴特尔怒不可遏地扯开狼皮奖杯的底座,只见陨铁夹层里掉落出半枚苏维埃水文徽章。
与此同时,古丽巴哈尔的银扣在雪地里滚动,竟滚出了一串莫尔斯电码。巴特尔连忙将其破译,结果让他大吃一惊——这竟然是马晓梅爷爷的遗言:“离散的鞍,终将在暗河重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