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懒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8章 控制舆论,璃光倾国:清宫科技女皇传,两只懒猫,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与此同时,林璃决定在舆论上进行反击。她亲自找到《邸报》的主编,要求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澄清事实。\"张主编,如今谣言四起,严重影响了改革的推进。我需要在《邸报》上发表文章,用科学原理解释灾害成因,破除百姓心中的疑虑。\" 她将一叠厚厚的水文资料推到案前,\"这是工部最新的黄河治理方案,还有西洋气象学的研究成果。\"

张主编面露难色:\"公主殿下,这《邸报》向来只刊登朝廷政令和重大事件,发表科学文章,恐怕不合规矩。\" 他擦拭着金丝眼镜,镜片后的眼睛满是忧虑,\"况且保守派的御史已经弹劾您 ' 以夷变夏 '......\"

林璃目光坚定:\"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如今情况特殊,若不及时辟谣,民心不稳,国家将陷入混乱。你放心,一切后果由我承担。\" 她从怀中取出先帝御赐的玉佩,\"若有人刁难,就将这个拿给他们看。\"

在林璃的坚持下,张主编最终同意了。林璃亲自撰写文章,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西方的科学知识,详细解释了黄河泛滥、干旱洪涝等灾害的成因。文章中不仅配有手绘的黄河河道剖面图,还引用了《梦溪笔谈》中关于水利的记载,试图在传统智慧与现代科学间架起桥梁。

\"百姓们,黄河泛滥,并非是因为科技改革触怒上天。\" 林璃在文章中写道,\"黄河之水,裹挟泥沙,经年累月,河床抬高,此乃洪水之根源。而干旱洪涝,与气候、地理等因素密切相关。西方学者通过长期观测研究,已总结出诸多科学规律。我们应相信科学,而非轻信谣言。\" 她特意提到江南的桑基鱼塘:\"就像我们祖辈利用水网养鱼种桑,科学也是另一种智慧的传承。\"

文章发表后,在民间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茶馆里,识字的先生摇头晃脑地念报,不识字的百姓托着下巴听得入神。苏州的绣娘将文章内容绣成帕子,上面的黄河改道图栩栩如生;扬州的书商连夜赶印白话版的解释手册。然而,保守派并不甘心失败,他们在《京报》上发表反驳文章,用《周易》中的卦象论证 \"天道有常,不可妄动\",甚至编造出 \"公主被洋人蛊惑\" 的荒诞故事。

\"公主殿下,保守派在《邸报》上攻击您,说您崇洋媚外,妖言惑众。\" 苏锦拿着最新一期的《邸报》,气愤地说道。报纸边缘还沾着墨迹,显然是刚从报坊取来。

林璃却镇定自若,将西洋显微镜下的水滴标本放在窗前:\"他们越是着急反驳,越说明我们戳中了他们的痛处。苏锦,把绿萝卫收集到的证据整理好,是时候让百姓们看看这些人的真面目了。\" 她拿起朱笔,在证据清单上重重圈出关键人名,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停了,一道彩虹斜跨紫禁城的飞檐。

很快,绿萝卫收集到的证据被整理成详细的报告,呈现在《邸报》上。报告中,不仅揭露了保守派官员与富商勾结的事实,还列出了他们资助散布谣言的具体金额和地点。随文附上的,还有暗探冒死绘制的联络图,以及关键人物的密信原件。百姓们惊讶地发现,平日里道貌岸然的乡贤,竟在密室中商议如何煽动民变。

\"难怪那些腌臜话传得比柳絮还快!敢情是有人在阴沟里搅混水!\" 邸报一经传阅,满城哗然。茶肆里,老者将泛黄的《守正论》撕作雪片;白鹿书院中,青衫学子们争得面红耳赤,墨砚打翻也浑然不觉。更有热血儿郎扎起青巾,打着竹板穿街过巷:\"莫听风言莫盲从,昭昭明镜照奸凶......\"

扬州盐商的朱漆大门前,百姓们举着 \"利欲熏心\" 的白布幡,声浪震得檐角铜铃乱响。黄浦江畔的江南制造总局内,工人们连夜赶制精巧的蒸汽轮机模型,铜质叶片在日光下泛着冷光。

\"公主殿下真是火眼金睛!\" 金陵铁匠铺里,新锻的铁犁上凿出 \"格物致知兴百业\" 的阳文。舆情如骤雨初歇后的江水,迅速调转流向。原本鼓吹 \"奇技淫巧\" 的文章沦为笑柄,支持新政的呼声却如春潮般涌来。那些幕后操弄的朝中老臣、商贾巨擘,很快便被革职抄家,锁入刑部大牢。

这场不见硝烟的舆论战,以林璃的全胜告终。但她深知,保守派绝不会就此罢休。更漏声里,养心殿烛火摇曳,她凝视着满墙舆图上的红点 —— 那是新立的格致书院、机器工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正经怪谈:废星

什什嘉嘉

直球贵妃撩帝王,他竟日日求贴贴

北鼻小丸

娱乐:惹不起,他身后有座山

飞翔的懵懵猪

替弟从戎成将军,全家跪求我原谅

兜兜有米粒

绝嗣夫君儿女双全?让他断子绝孙

苏南锦

太古丹尊

咸鱼何时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