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人见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76章 被时空排斥,与自己对弈,山海法师,闻人见鹿,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是...\"他挣扎着起身,却发现自己竟躺在西华殿的偏房里,青砖地面上还留着他当年抄写佛经时打翻的墨渍。那道蜿蜒的痕迹像条沉默的龙,从案几蜿蜒到墙角,与记忆里某个雪夜重叠——那时他正与朱棣探讨佛法,窗外北风呼啸,烛火将两人的影子投在墙上,如两尊正在博弈的神魔。
推开雕花木门,穿堂风裹挟着熟悉的檀香与烟火气扑面而来,廊下悬挂的铜铃发出清脆声响,惊起檐角栖息的白鸽。鸽子扑棱棱飞过宫墙,翅膀划过天际的声音,竟与混沌战场中六翼龙首的嘶吼诡异地重合。远处传来更夫梆子声,抬头望去,宫墙之外,京城的万家灯火在夜色中明明灭灭,正是他记忆中永乐年间的盛景。朱红色的宫墙绵延如血色长龙,琉璃瓦在月光下泛着冷光,护城河的水波倒映着满天星斗,一切都静谧得仿佛时间从未流逝。
指尖抚过廊柱上凸起的云龙纹,姚和尚的心脏剧烈跳动。他突然想起某次与朱棣夜谈时,曾在星象图上看到过一道异常的暗纹——那道暗纹的走向,竟与今日时空裂隙中浮现的混沌气息如出一辙!瞳孔骤然收缩,他转身冲向藏有天文图的密室,袍角扫落案头的烛台,火苗在夜风里摇曳,将他的影子拉得扭曲而漫长,宛如一幅妖异的水墨画。
然而当他摸到藏在暗格里的羊皮卷时,丹田处却传来一阵剧痛。往日运转自如的灵力如被冻结的溪流,经脉中残留的竟是一丝若有若无的浑浊气息。姚和尚这才惊觉,空气中没有了混沌战场那浓稠得近乎实质的魔气,也不见华夏大地复苏时的蓬勃灵气,取而代之的是让他倍感陌生的稀薄天地元气——这个时代,灵气尚未苏醒。他试着运转佛门功法,却发现体内的十二佛轮早已破碎,只剩下几缕微弱的佛光在经脉中闪烁,如同风中残烛。
\"怪不得...\"他捏紧羊皮卷,指节因用力而发白。当年辅佐朱棣迁都时,曾在紫禁城地基下埋下镇国龙脉的阵眼,那是融合了道家堪舆与佛门秘法的上古大阵,本是为保大明江山千秋万代。此刻若能重启那个大阵,或许能在时空乱流彻底侵蚀历史之前,为后世留下一道抵御混沌的防线。但如今失去灵力支撑,仅凭凡人之躯,如何能撼动那沉睡百年的古老阵法?他想起在混沌战场中,十二佛轮碎裂时,那些金色的尘埃随风飘散,仿佛预示着佛门力量在此刻的式微。
更鼓声突然变得急促,姚和尚透过窗棂望见西南方向腾起冲天火光。记忆如潮水涌来,他想起三日后正是郑和船队首次出海的日子,而此刻起火的位置,正是存放宝船图纸的工部库房。冷汗顺着脊背滑落,他意识到混沌的侵蚀或许早已悄然渗透这个时代——那把不该在此刻燃起的大火,恐怕就是时空裂隙产生的蝴蝶效应。火光映红了半边天,浓烟滚滚中,他仿佛看到了六翼龙首的狰狞面孔,听到了小猪妖凄厉的嘶吼,还有许轩在时空乱流中逐渐远去的身影。
\"阿弥陀佛...\"姚和尚摘下颈间残存的佛珠,仅剩的三颗檀木珠子在掌心泛着温润的光。珠子上刻着的梵文早已模糊不清,却仍能感受到当年加持时的佛门正气。他望着窗外逐渐亮起的鱼肚白,终于下定了决心。即便灵力枯竭,他也有办法搅动这风云——毕竟在成为佛门高僧之前,他还有个更让世人忌惮的身份:黑衣宰相姚广孝。那个辅佐朱棣登上皇位,策划靖难之役的谋士,那个精通权谋之术的政治家。
推开密室暗门,晨光中,他望着京城巍峨的城墙,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城墙下,早起的百姓已经开始忙碌,小贩的吆喝声、马车的轱辘声、孩童的嬉闹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鲜活的市井画卷。
晨光斜斜地爬过斑驳的宫墙,在青砖地面投下明暗交错的纹路。姚和尚望着熙攘的市井,袖中的佛珠硌得掌心生疼, suddenly 想起一个致命的问题——这个时空的姚广孝,此刻正在何处?
记忆如潮水翻涌,他清楚地记得,永乐初年的自己正蛰伏在庆寿寺中,以和尚之名行谋士之实,暗中为朱棣筹划着改天换地的霸业。若此刻贸然现身,两个“姚广孝”同时存在于时空的同一点,必将引发难以想象的悖论。他甚至能预见,时空乱流将如毒蛇般顺着这个漏洞疯狂啃噬,或许不等混沌侵蚀,这片历史就会先在自相矛盾中崩塌。
更可怕的是,若此刻的“姚广孝”已被混沌力量渗透......姚和尚的后背瞬间渗出冷汗,护城河的粼粼波光在他眼中化作六翼龙首的竖瞳。那个熟知朝堂布局、深得朱棣信任的自己,若沦为混沌的棋子,恐怕连紫禁城地底的镇国大阵都会成为打开深渊的钥匙。
手中的佛珠突然发烫,三颗檀木珠子表面浮现出细密的裂纹。姚和尚深吸一口气,望着东方天际燃起的朝霞,忽然轻笑出声。佛说因果循环,他当年辅佐朱棣成就霸业,种下了迁都布下镇国大阵的因;如今穿越归来,竟要亲手解决自己带来的时空困局。
“看来这一局,终究要与自己对弈了。”他将佛珠重新戴上,转身踏入密室,在满墙的星象图与舆图间来回踱步。烛火在他身后摇曳,将影子拉得很长,仿佛有另一个姚广孝正从历史深处走来,与他面面相觑。当务之急,是要在不惊动任何人的情况下,确认这个时空“自己”的状态——而最好的切入点,莫过于三日后即将出海的郑和船队。工部库房的大火,或许正是引蛇出洞的绝佳契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