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醉道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章 龙鳞铁券,我为大隋延运三百年,红尘醉道人,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不问出身,唯才是举!沈墨先生主考!”
“青鳞令!这是我们的机会!”
各地通往邙山的小道上,开始出现风尘仆仆的身影。他们或背着破旧的书箱,或带着简单的工具,怀揣着改变命运、建功立业的梦想,向着那面“奉诏讨逆”的旗帜汇聚。
与此同时,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杜衡的指挥下悄然展开。
洛阳及周边重镇的显眼处(城墙、集市、酒楼茶馆),在某个清晨,突然贴出了一份盖着鲜红太子印玺的《龙鳞铁券发行告示》。告示旁,还站着几名玄武部精心挑选、口齿伶俐的“宣讲员”。
告示内容详述了“龙鳞铁券”的形制、等级、捐纳标准(如:捐粟百石可得“铜鳞券”,千石可得“银鳞券”,万石或等价重要军资可得“金鳞券”),以及未来可兑换的种种“实利”和荣誉!尤其是“优先专营权”和“兑换相应品级虚衔官爵”两条,如同投入滚油的火星!
“听说了吗?太子殿下发行‘龙鳞铁券’了!”
“捐粮就能换铁券?以后还能换官做?真的假的?”
“告示上盖着太子大印呢!还能有假?听说在邙山招贤馆旁边就设了‘兑券处’!”
“乖乖!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啊!那些盐引、漕运专营,以前都是官府和顶级世家把持,咱们想都不敢想!现在捐点粮就有机会?”
“可不是!就算换不了专营,换个员外郎的虚衔也好啊!见了县太爷都不用下跪!子孙科举说不定还能加分呢!”
“王世充横征暴敛,迟早要完!不如把粮捐给太子殿下,换个前程!”
消息在商贾、豪强、地主阶层中引发了巨大的震动和热议!恐惧王世充的盘剥是现实,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是焦虑,而“龙鳞铁券”则提供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并且极具诱惑力的未来期权!风险与机遇并存,但寒衣军刚刚取得的汜水大捷,无疑大大增加了这份“期权”的信用背书!
一些嗅觉敏锐、家底丰厚又对王世充极度不满的大商贾开始行动了。他们避开王世充的耳目,通过各种隐秘渠道,将粮食、布匹、药材等物资,伪装成普通商货,甚至不惜绕远路,源源不断地运往邙山脚下的秘密接收点。
邙山,“兑券处”临时搭建的帐篷前。杜衡亲自坐镇。他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粮袋、布匹捆,看着那些商人或期待、或忐忑、或精明的面孔,脸上带着和煦却精明的笑容。
一名来自荥阳的大粮商,捐出了足足八千石粮食和五百匹上等麻布。杜衡仔细核验过物资后,从身后一个衬着红绒布的沉重木匣中,取出一枚巴掌大小、沉甸甸、闪烁着暗金色泽的铁券。铁券正面,阳刻着栩栩如生的盘龙纹和玄武负图纹,中央是篆体的“金鳞”二字;背面则刻着编号、捐纳记录以及一行小字:“持此券者,助国义商,功在社稷——大隋太子监制”。
“郑员外高义!解我军粮之急,功莫大焉!”杜衡郑重地将这枚“金鳞券”交到粮商手中,“此券请妥善保管!待他日河清海晏,殿下还都,凭此券,郑员外当为朝廷座上宾,专营之利,虚衔之荣,必不吝赏!”
那郑员外双手微微颤抖地接过冰凉沉重的金鳞券,感受着上面精细的纹路和“金鳞”二字的分量,再听到杜衡的承诺,脸上瞬间涌起激动的红光!这枚铁券,在他眼中已不是铁块,而是通往未来富贵与地位的敲门砖!
“谢杜掌柜!谢太子殿下!郑某愿倾尽家财,助殿下早日扫平国贼!”郑员外深深一揖,声音都带着颤音。他身后排队等待的其他商人,看到那枚金灿灿的铁券和郑员外的反应,眼中更是充满了热切与期待!
招贤馆内,同样是一番新气象。沈墨端坐主考位,面色严肃。下方,十几名通过初筛的寒门士子,正襟危坐,或奋笔疾书策论(题目为《论乱世中恢复民生之要策》),或在沈墨的犀利提问下,紧张地阐述着自己的见解。
一名衣衫洗得发白、却目光清正的年轻士子,在应对沈墨关于“如何处置归降之敌”的诘问时,不卑不亢地答道:“…当分而化之。首恶必究,胁从可悯。以田亩安其心,以军功赎其罪,以教化易其志。昔者诸葛武侯收孟获,七擒七纵,终得南中长治久安…”
沈墨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在名册上画了一个圈。
夜幕降临,招贤馆内灯火通明。沈墨疲惫却欣慰地整理着今日的考核记录,十几枚新铸的、略小于龙鳞铁券、通体泛着青黑色光泽、刻有“青鳞”二字和编号的令牌(青鳞令),整齐地摆放在一旁的木盘中。这些,将是第一批通过考核、正式加入青龙部的寒门人才的身份凭证。
另一边,杜衡也在烛光下仔细核对账簿和入库物资清单。旁边一个特制的、由秦狰亲兵看守的厚重铁柜里,已经存放了数枚“金鳞”和“银鳞”铁券,以及记录着捐纳者详细信息的名册。这些铁券和名册,是未来兑现承诺、维系信用的根本,也是寒衣阁撬动庞大民间资源的金融杠杆。
林天生站在高处,望着山下灯火点点的招贤馆和物资接收点,又望向洞内铁柜中那些沉甸甸的铁券。他手中摩挲着一枚新制的青鳞令,感受着那冰冷的触感。
“求贤令”引来了智慧的火种,“龙鳞铁券”汇聚了生存的资财。青鳞初铸,龙鳞入库。寒衣阁这架战争机器,在汜水大捷的轰鸣后,正以一种更加沉稳、更具生命力的方式,悄然壮大着它的筋骨与血脉。无形的制度之力,开始取代单纯的血勇,成为支撑“寒衣蔽天”野心的坚实基石。前路依旧艰险,但希望的曙光,已在这邙山深处,伴随着青鳞的冷光与龙鳞的厚重,穿透了乱世的阴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