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沈阳早市的「鸡架宇宙·七月廿二」
用户22250113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4章 沈阳早市的「鸡架宇宙·七月廿二」,美食与远方:小夫妻的全国漫游记,用户22250113,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四、啃架时刻:在骨缝里嚼出城市性格
??李可佳接过张大姐递来的拌鸡架,指尖刚碰到鸡架骨,就感受到温热的烟火气。第一口咬在鸡翅根儿,薄肉裹着孜然和辣椒,先是舌尖一辣,接着孜然的香混着肉香涌上来,骨头缝里还藏着没撕干净的筋,得用牙尖细细抿。骆梓淇举起相机,拍下她「专注啃架」的脸——眉头微蹙,指尖捏着鸡架骨轻轻转动,眼睛盯着骨缝里的肉,活像在拆解一件精巧的工艺品。
??「你看这骨头堆。」骆梓淇指着桌上的「战绩」,鸡架骨被啃得干干净净,堆成座小小的「雪山」,骨茬儿在晨光里泛着白。李可佳灌了口自带的冰美式,忽然懂了沈阳人对鸡架的执着——这小小的鸡架,就像这座城市的缩影:表面看着「硬核」,骨头多、肉少,却藏着耐人寻味的「细活儿」,得耐着性子啃,才能在骨缝里嚼出烟火气,嚼出老百姓的日子经。
??早市的人渐渐多了,房车旁停了辆电动车,车主是位穿工装的大叔,车筐里装着俩熏鸡架。「姑娘,你们是自驾来的吧?」他冲李可佳笑,「沈阳的鸡架啊,就得配着早市的热闹吃,你看那卖豆腐脑的、炸油条的,哪家不是开了十几年?就跟这鸡架似的,老味儿里藏着新热闹。」
??临走时,张大姐往她们的帆布包里塞了包秘制辣椒粉:「回家拌鸡架用,咱沈阳的辣,得带点孜然香才对味儿。」李可佳摸着包里温热的鸡架,回头看早市——阳光已经铺满整条街,鸡架摊的炊烟还在飘,穿蓝大褂的师傅推着卖糖画的车走过,糖浆在石板上画出个「鸡」字,旁边的小孩追着跑,笑声混着啃鸡架的「咔嚓」声,织成了沈阳清晨最鲜活的网。
五、房车归途:把「鸡架宇宙」装进后备箱
??七点半,房车驶离早市。后备箱里躺着四个打包好的鸡架——俩熏的、俩拌的,还有袋张大姐送的辣椒粉。骆梓淇把相机里的照片导进平板,最满意的一张是李可佳蹲在摊前啃鸡架,背后是八王寺的红墙,墙根下的爬山虎随风晃悠,鸡架骨在她指尖闪着光,像在给古老的寺庙讲新的故事。
??「你说,下一站去长春,能找到这么有烟火气的早市吗?」李可佳咬了口冷掉的熏鸡架,发现凉了反而更有嚼劲,骨头缝里的烟熏味更浓了。骆梓淇转动方向盘,看着前方的沈阳街道——老楼的阳台上,有人正晾着刚洗的鸡架骨,准备晒成汤料;便利店门口,穿校服的学生正用鸡架配着饭团吃,吃得狼吞虎咽。
??房车路过八王寺,寺里传来隐约的钟声。李可佳忽然想起张大姐说的话:「鸡架啊,就是咱沈阳人的『解压神器』,不管啥烦心事,啃俩鸡架,唠唠嗑,就过去了。」她望着车窗外的市井烟火,忽然觉得这小小的鸡架,早就在岁月里长成了沈阳的「味觉胎记」——不贵重,却实在;不精致,却鲜活,就像那些蹲在早市啃鸡架的人,把日子嚼得有声有色,把平凡的时光,啃成了属于自己的「宇宙」。
??车载音响里响起东北民谣,骆梓淇跟着哼了两句,忽然指着前方:「看!早市口的包子铺还开着,咱再买俩包子配鸡架?」李可佳笑了,打开房车小桌板,把鸡架摆上去——晨光透过车窗,在鸡架骨上洒下光斑,旁边的保温瓶还冒着热气,远处的故宫角楼在蓝天下静立,而她们的「全国美食之旅」,正跟着这口鸡架的香,驶向新的烟火人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