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火炕边的「年猪盛宴·七月初九」
用户22250113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0章 火炕边的「年猪盛宴·七月初九」,美食与远方:小夫妻的全国漫游记,用户22250113,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一、晨雾里的农家喧腾
牡丹江七月初九的晨雾还缠着木屋烟囱时,双峰林场的王大叔家已飘起炊烟——李可佳裹着花棉袄蹲在猪圈旁,看屠夫师傅的杀猪刀在晨光中闪着冷光,猪嚎声混着大婶们的叮嘱声,打破了雪乡清晨的寂静。骆梓淇背着相机缩在木柱后,镜头里,穿藏青棉裤的大婶正往铁锅里添柴火,锅底的水「咕嘟咕嘟」冒热气,映得她脸上的皱纹里都淌着「年节的暖」。
「杀猪菜得用刚杀的年猪,血肠要趁热灌,」大婶往盆里倒了碗盐水,指尖的银戒指在雾中若隐若现,「猪大肠洗净翻过来,灌上猪血和荞面,扎紧了下锅煮,讲究『肠衣脆、血馅嫩、不粘牙』。」她指了指案板上的猪大肠——粉白的肠衣挂在木架上,像串「待填色的画布」,而旁边的瓦盆里,新鲜猪血混着葱花、盐粒,正冒着温热的气。
二、案板前的「血肠初遇」
当第一缕阳光爬上木窗棂时,李可佳踮脚凑近案板——温热的猪血散着铁锈味,混着荞面的麦香,在晨雾里织成「烟火的网」。屠夫师傅握着肠衣的手起起落落,铁勺舀起猪血「哗啦」灌进肠衣,肠身随着手势慢慢膨胀,「灌的时候要留气眼,不然煮的时候会爆,」他用钢针扎了扎肠身,细小的血泡冒出,「以前雪乡杀年猪,全村人围着火炕吃杀猪菜,血肠要是煮破了,算『不吉利』,得重新灌。」
她忍不住伸手触碰肠衣——滑腻的触感混着温热的温度,让指尖瞬间缩回来,「别怕,肠衣是洗干净的,比城里的香肠干净多了,」大婶把她的手按在肠衣上,粗糙的掌心蹭过她的指尖,「你看这肠衣,透亮的才新鲜,灌好的血肠要像『红玛瑙』,咬开有『咔嚓』的脆响。」
骆梓淇举起相机,拍下「灌血肠」的瞬间:师傅的手腕翻转,猪血顺着铁勺流进肠衣,李可佳的眼睛半睁半闭,睫毛在眼下投出颤动的影,背景里的火炕飘着热气,木墙上挂着的玉米串在风里摇晃,成了「农家烟火」的「动态注脚」。
三、铁锅前的「杀猪菜交响」
当血肠灌到第七根时,大婶往铁锅里添了勺猪油——清亮的猪油遇热腾起油香,把猪血的腥气逼成了「醇厚的暖」,「先炒五花肉,出油了再下酸菜,」她把切好的五花肉倒进铁锅,油脂「滋滋」作响,肉皮很快变成金黄,「咱雪乡的酸菜配年猪肉,好比『冰天雪地配热炕头』,缺了谁都不行。」
李可佳盯着铁锅里的五花肉——肥瘦相间的肉片在油里翻滚,白色的脂肪渐渐透明,像给「年猪的香」穿了件「琥珀铠甲」,忽然想起在松花江畔吃的铁锅炖大鹅,同样是「肉香+酸菜」的组合,却多了份「年节的隆重」。屠夫师傅把灌好的血肠切成段,红白相间的肠身躺在瓷盘里,像串「被烟火熏染的灯笼」。
四、火炕边的「味觉挑战」
当五花肉炒至微焦时,大婶往锅里倒进酸菜——腌了二十天的酸菜带着「酸香的暴烈」,遇热后腾起白汽,瞬间把肉香揉成了「酸甜的网」,「加两碗雪水,大火炖半小时,」她往灶膛里添了把松木,火苗「腾」地窜高,铁锅边缘的玉米饼子被烤得「滋滋」响,「以前杀年猪,全村人按户分肉,轮到谁家杀猪,就摆『杀猪宴』,一碗血肠、一盘白肉、一盆酸菜汤,管饱管够。」
血肠下锅时,李可佳的手悬在半空——看肠段在沸水里沉浮,肠衣表面渐渐凝成小泡,「别盯着看,越看越怕,」大婶塞给她一双筷子,竹筷头还带着火炕的暖,「趁热尝,血肠要蘸蒜泥吃,腥气全没了,只剩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