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22250113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1章 白哈巴村的「篝火烤馕·五月三十」,美食与远方:小夫妻的全国漫游记,用户22250113,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四、火光映脸的温暖共振

围坐的人接过烤馕时,篝火正烧到最旺。李可佳看见哈萨克族大嫂把馕掰成小块,塞进旁边汉族小姑娘手里;图瓦族大哥把烤馕泡进马奶酒里,递给牙齿不好的老奶奶;就连向导阿力木,也把馕块抛给蹲在树上的松鼠——松鼠抱着馕渣窜回树洞时,尾巴尖还沾着点孜然。

“尝尝看。”她把烤馕递给骆梓淇,焦脆的边缘在齿间发出“咔嚓”声,麦香混着孜然的辛辣,还有火塘独有的烟熏味,在舌尖炸开——那是比任何高级料理都更动人的味道,因为每一口都带着篝火的温度,带着陌生人指尖的余温,带着白哈巴村夜晚的风。

骆梓淇举起相机,镜头扫过跳动的火焰:火苗映着每个人的脸,汉族、哈萨克族、图瓦族的面孔在火光里忽明忽暗,却都带着同样的笑——李可佳递馕时弯起的眼角,老爷爷接馕时颤抖的手指,小姑娘咬馕时鼓成仓鼠的腮帮,还有火光照在羊毛披肩上,让羊角纹仿佛活过来般跳动。画外音轻轻响起:「火光映亮的不只是馕,是陌生人的笑脸」——此刻的篝火,早已不是单纯的火,而是把不同民族、不同语言的人,烤成了一块温暖的“馕”。

阿力木忽然弹起了冬不拉,琴弦在火光里泛着琥珀色的光。李可佳跟着节奏晃了晃脚,发现脚边不知何时堆了堆馕渣——那是大家吃烤馕时掉的,混着孜然粒和麦麸,在火光下像撒了把碎金子。远处的边境铁丝网在夜色里若隐若现,可此刻围坐的人心里,却没有任何界限——就像这烤馕的香气,能飘越山林,飘越国界,让每个被火光映亮的人,都成了彼此的“家人”。

五、星垂野阔的味觉尾声

篝火渐渐变成暗红的炭时,李可佳发现烤馕的铁架上,还留着块烤焦的馕边。她轻轻捏起,焦壳在指尖碎成粉末,落在篝火余烬里,腾起最后一丝烟——那是今天的“句号”,却也是明天的“引子”。

“知道为什么我们总把馕掰成小块烤吗?”老爷爷忽然指着星空,“因为一块馕太大,一个人吃不完;掰成小块,就能分给十个人、二十个人,让每个人都沾点热乎气。”他的话混着冬不拉的尾音,飘进渐凉的夜风里,李可佳忽然想起喀什的巴扎——那里的烤馕摊前,永远有人掰着馕互相分享,就像此刻的白哈巴村,火光不分你我,馕香不分彼此。

返程时,白哈巴村的木屋已亮起昏黄的灯。李可佳抱着剩下的烤馕,闻着上面渐渐冷却的孜然香,忽然觉得这味道比任何礼物都更珍贵——它是火塘的温度,是陌生人的笑脸,是喀纳斯的风与雪、光与热,共同揉进面粉里的“温暖密码”。

身后的篝火还在闪着微光,像颗不会熄灭的星子,嵌在白哈巴村的夜色里。骆梓淇回头拍照,镜头里,李可佳的身影渐渐融入黑暗,只有手中的烤馕边缘,还带着淡淡的火光——那是今晚最亮的“星”,也是关于喀纳斯、关于人间温暖,最朴素却最动人的注脚。

夜风裹着烤馕的余香掠过边境线,远处的界碑在星光下沉默伫立,却见证着一场关于“分享”的盛宴——当火光映亮馕的焦边,当孜然香混着麦香飘向四方,所谓的“边界”早已模糊,剩下的,只有火光里交叠的笑脸,和烤馕在舌尖化开的、永不冷却的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怎么相处

七个隆东锵

女性3对1:两个人一次性体检

半了散人

高考前给孩子献身好吗

怪力少年

妈妈让我戴上避孕套 英文

交出思想

为什么男人都喜欢插嘴

辣千秋

故事会(乱篇)

血佛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