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羊卓雍措·圣湖旁的「糌粑野餐·四月廿七」
用户22250113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0章 羊卓雍措·圣湖旁的「糌粑野餐·四月廿七」,美食与远方:小夫妻的全国漫游记,用户22250113,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四月末的羊卓雍措还带着料峭春寒,晨雾在湖面织出淡蓝色的纱,远处的宁金抗沙峰顶着雪冠,倒映在如镜的湖水里,像被谁不小心揉碎的天空。李可佳背着帆布包踩在碎石路上,指尖攥着保温杯——杯里装着昨夜在民宿煮好的酥油茶,隔着不锈钢外壳仍能感到温热,骆梓淇举着相机落在后面,镜头里映着她被风吹起的马尾,发梢沾着几星草籽。
一、圣湖徒步的「风与呼吸」
沿着湖岸走了半小时,碎石路渐渐变成了柔软的草甸,不知名的紫色小花贴着地面生长,每一朵都沾着晨露。李可佳忽然停住脚步,指着前方的浅滩:几只棕头鸥正踩着薄冰嬉戏,翅膀掠过水面时激起细小的涟漪,远处的湖湾里,水色从浅蓝渐变成深邃的靛青,像块被匠人层层晕染的绸缎。“传说羊卓雍措是观音菩萨的眼泪化成的,”骆梓淇擦了擦镜头,“藏语里‘措’是湖,‘雍’是绿松石,你看这颜色,可不就是天上掉下来的宝石?”
风忽然大了起来,带着圣湖特有的清冽,卷着经幡的“哗啦”声扑面而来。李可佳裹紧冲锋衣,指尖触到口袋里的糌粑粉袋——粗糙的牛皮纸袋上印着藏文,是今早民宿老板娘亲手装的,“记得少加水,羊湖的风会把人吹得口干。”老板娘的话还在耳边,她便看见前方的草坡上,几簇白色的帐篷正随着风起伏,帐篷外的玛尼堆上,新挂的经幡在蓝天下格外鲜艳。
二、草甸上的「糌粑手作」
选了块背风的草坡坐下,骆梓淇把防潮垫铺在地上,帆布包里的青稞面、奶渣、酥油茶依次摆开,阳光穿过她指尖的缝隙,在糌粑粉袋上投下斑驳的光。“先倒面,再浇茶。”李可佳学着香格里拉扎西阿妈的样子,把青稞面堆成小山,中间挖个凹陷的小窝,保温杯的酥油茶“滋滋”地冒热气,刚浇进去,青稞面就发出“沙沙”的吸水声,“你看,面要揉成能捏成团的硬度,像捏雪人的雪球。”
风忽然又起,带着湖面上的水汽,把李可佳的睫毛吹得发颤。她的手刚触到湿润的面团,就被高原的冷风刺得发紧——即便戴了薄手套,指尖仍能感到青稞面的粗糙,混着酥油茶的温热,在掌心里渐渐凝成一团。骆梓淇见状要摘下自己的厚羊毛手套,却被她笑着推开:“扎西阿妈说,糌粑要亲手揉,才能知道水多了还是面少了,戴手套就尝不出土地的温度了。”
三、圣湖见证的「味觉仪式」
当第一个糌粑团在掌心成型时,阳光刚好穿透云层,在湖面上洒下万点金光。李可佳把糌粑举到眼前——金黄的面团带着手作的褶皱,中间的小窝里嵌着几颗奶渣,像圣湖蓝天上飘着的白云。骆梓淇按下快门,镜头里,她的手被风吹得发红,指尖却紧紧攥着糌粑,背景里的羊卓雍措蓝得令人屏息,远处的经幡柱在风里旋转,投下长长的影子,落在她们脚边的草甸上。
“尝尝看,是不是比香格里拉的更有‘湖的味道’?”李可佳把糌粑掰成两半,递给骆梓淇。咬开时,青稞面的麦香混着酥油茶的咸香,奶渣的酸甜在舌尖炸开,最特别的是,似乎真的有一丝若有若无的清冽,像沾着圣湖的水汽。“以前牧民在湖边放牧,就靠糌粑和酥油茶抗饿,”骆梓淇望着远处的帐篷,“你说,他们坐在同一片草甸上,看着同一片湖,揉出来的糌粑,是不是也带着一样的风?”
四、天地间的「渺小与满足」
午后的阳光把草甸晒得暖融融的,两人靠着玛尼堆坐下,看湖面上的冰渐渐融化,碎冰随着水流漂向远方,像无数个小小的月亮。李可佳把剩下的酥油茶倒进保温杯盖,递给骆梓淇——深褐色的茶汤上漂着层薄油,喝一口,咸香中带着砖茶的微苦,混着高原阳光的温度,顺着喉咙暖到胃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