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余波与基石
草原一只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7章 余波与基石,重生80:我的军工记忆有点猛,草原一只羊,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会议室陷入僵持的沉默。装备发展部的观察员面无表情,手指在平板电脑上轻轻滑动。
就在这时,会议室的门被轻轻敲响。一位秘书快步走进来,俯身在观察员耳边低语几句,同时将一个加密的平板电脑放在他面前。
观察员点开屏幕,上面赫然是“联合技术验证中心”刚刚完成并加急送来的报告摘要,以及几张高清图片。图片的主角,正是赵铁柱和周斌在“铁柱号”上蹂躏了五百次却毫发无损、覆盖着“磐石”超高耐磨抗冲击涂层的矿用机械臂关节外壳!报告用详实的数据和对比图表,冷酷地宣告:在同等甚至更严苛的工况下,“磐石”涂层强化后的国产特种轴承基体材料,其抗疲劳强度、耐磨寿命、极限承载能力,已全面碾压“格罗夫斯”引以为傲的顶级产品!而成本……报告末尾,一个被特意加粗的数字触目惊心——仅为进口同类产品的**百分之四十**!
装备发展部观察员的嘴角,勾起一丝微不可察的弧度。他不动声色地将平板电脑屏幕转向国内企业代表们,轻轻点了点那份“磐石”报告,然后目光平静地看向对面:“史密斯先生,关于价格问题,我想,我们可能需要重新评估一下市场供需关系和技术发展的现状了。”
国内企业的老总们凑近一看,眼睛瞬间瞪圆了!那熟悉的外壳,那震撼的数据,那令人窒息的价格对比!几天前在“磐石”发布会上看到的希望,此刻化作了实打实的谈判筹码!
“史密斯先生,”刚才发言的老总腰杆瞬间挺直,声音洪亮,“基于我们刚刚获得的、关于关键部件材料国产化替代的最新突破性进展,贵方提出的15%涨幅不仅不合理,而且完全背离了市场价值规律!我们要求,新合同价格在现有基础上**下调百分之三十**!并且,取消所有附加的不合理条款!”
“what?! Impossible!(什么?!不可能!)”史密斯脸上的假笑瞬间凝固,失声叫道。他身后的团队成员也一脸愕然,显然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毫无准备。
装备发展部观察员适时开口,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史密斯先生,技术壁垒并非永恒。我们尊重知识产权,但也相信公平贸易。这份报告所代表的技术和产品,已经通过了国家级验证中心的极限工况测试。我想,贵公司或许需要一点时间,重新审视一下贵我双方合作的基础了。今天的谈判,暂时中止。期待贵方能带着更符合市场规律和技术发展趋势的新方案回来。”
看着中方代表们脸上露出的、带着“砸场子专业户”般快意的笑容,以及装备发展部官员那深不可测的眼神,史密斯和他团队的脸,由白转红,再由红转青。那份被刻意展示的报告,像一块真正的“磐石”,沉重地砸在了他们傲慢的谈判桌上,也砸碎了他们长久以来赖以牟取暴利的技术幻象。
材料研究所主楼,沈清秋办公室。
窗外的阳光正好,透过玻璃洒在办公桌上。沈清秋没有像往常一样处理文件或看数据,而是罕见地对着电脑屏幕,屏幕上正播放着官方新闻频道对海军新锐战舰入列和空军新型战机训练的专题报道剪辑。画面中,“南昌”舰劈波斩浪,“威龙”战机拖着修长的音爆云在蓝天翱翔。
她的指尖,无意识地捻着一根辣条,却忘了送进嘴里。清冷的眸子凝视着屏幕,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欣赏世界上最精妙的艺术品。当镜头给到歼-20尾部那两台澎湃有力的wS-15发动机特写时,她的嘴角,不由自主地向上弯起一个清晰而明媚的弧度。这弧度里,有身为科研工作者的自豪,有看到心血结晶化作守护力量的欣慰,更有一丝如释重负的轻松。
办公室门被轻轻推开,陈默走了进来。看到沈清秋对着屏幕微笑的模样,他微微一怔,随即也露出一丝了然的笑容。
沈清秋察觉到动静,迅速收敛了笑容,恢复了一贯的清冷,顺手将辣条放下,关掉了视频窗口:“有事?”
陈默走到桌前,将一份文件递给她:“‘磐石’那边传回来的。xx特种装备厂用咱们的涂层技术强化了首批国产特种轴承基体,性能测试报告出来了,数据很漂亮,完全达标。更重要的是,”他顿了顿,眼中带着一丝促狭,“这份报告刚在谈判桌上,把‘格罗夫斯’的人脸都砸绿了。那边采购价,被咱们硬生生砍下去一大块。”
沈清秋接过报告,快速扫了几眼关键数据,清冷的眸子里也闪过一丝快意:“意料之中。技术在手,自然腰杆硬。”她放下报告,看向陈默,“dF和wS的核心材料量产落地方案,验证中心那边进度如何?”
“铁柱和斌子在盯,方案框架和核心工艺包今晚就能出来。”陈默回答,“接下来就是铺开、复制、严控质量。这是细水长流的硬仗。”
沈清秋点点头:“嗯。航母包壳的长期监测数据流也建立起来了,老王亲自盯着。我们这边‘晶界净化’的新项目也要启动,目标是下一代更高温度的单晶合金。”她拿起笔,在日程表上标记了一下,语气恢复了科研工作者的理性,“余波会带来机遇,也会引来新的风暴。夯实基础,才能迎接下一次铸炉。”
陈默深以为然。锋芒已露,举世皆惊。但这光芒万丈的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铁柱号”轰鸣,是晶界调控的微观雕琢,是“磐石”落地的坚实脚步。国之重器的锋芒,从来不只是刺破苍穹的瞬间璀璨,更是由无数块像“磐石”一样默默承受冲击、奠定基石的工业脊梁共同支撑起的、永恒的光芒。余波激荡之下,铸炉的火焰,从未停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