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长公主府的雅集与试探
爱吃鱿鱼小炒的沈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95章 长公主府的雅集与试探,老陈家祖地冒烟出状元了,爱吃鱿鱼小炒的沈秦,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座的几位文人名士,眼神瞬间就变了。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一首《关山月》,一气呵成。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精巧的对仗。
却字字句句,都透着一股苍凉、雄浑、以及对征夫的同情和对国事的忧思。
诗毕,堂内,依旧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被这首诗中,那宏大的意境和深沉的情感,给镇住了。
尤其是武安侯林景瑞。
他出身将门,父亲便是战死沙场。
那句“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更是直接戳中了他内心最深处的痛。
一时间,他竟有些眼眶发热。
“好!”
不知是谁,率先喝了一声彩。
紧接着,满堂的赞叹声,如潮水般涌来。
“此诗,可称盛唐风骨,大家手笔!”
“一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便足以流传千古!”
林景瑞站起身,端起酒杯,走到陈平安面前。
他脸上的傲慢,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发自内心的敬佩。
他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陈状元,我林景瑞,服了!”
陈平安微微一笑,也饮尽了杯中酒。
主位之上,长公主赵珞看着这一幕,那双古井无波的凤眸之中,终于,闪过了一丝由衷的激赏。
她要考的,从来都不是陈平安的文采。
而是他的格局,他的风骨,以及他……能否用自己的才华,去折服自己这个桀骜不驯的儿子,和他身后的勋贵圈子。
陈平安,做到了。
而且,做得堪称完美。
雅集继续进行,但气氛,已经完全不同。
再无人将陈平安当作一个需要被审视的“外人”。
林景瑞更是主动坐到他身边,与他热切地攀谈起来,从边防军务,聊到兵法战阵。
陈平安应对自如,其见识之广博,让这位年轻的侯爷,都自愧不如。
雅集结束时,已是深夜。
众人纷纷告辞。
“陈学士,请留步。”
长公主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陈平安停下脚步,转过身。
待其他人都已离去,听雪堂内,只剩下他们二人。
长公主亲自为他斟了一杯茶。
“今日,你让本宫,很惊喜。”
她开门见山地说道。
“殿下谬赞。”
“这不是谬赞。”长公主摇了摇头,“本宫的这位皇弟,眼光,确实不错。”
她看着陈平安,眼神变得深邃起来。
“本宫知道,你志向远大,想要整顿吏治,富国强兵。这些,都是好事。但你要知道,你所面对的阻力,远比你想象的,要大得多。”
她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
“严嵩,只是摆在明面上的绊脚石。水面之下,那些盘根节错的利益集团,才是真正能颠覆一切的巨浪。”
陈平安静静地听着,没有插话。
“你今日,做得很好。”长公主话锋一转,“你赢得了景瑞他们的尊重。这很重要。这些勋贵子弟,虽然看着顽劣,但他们骨子里,流着的是将门的血。在关键时刻,他们,会是一股举足轻重的力量。”
“本宫今日请你来,就是要让你明白。这京城,不只有你的敌人。也有,可以成为你朋友的人。”
陈平安躬身行礼。
“多谢殿下提点,平安铭记于心。”
“嗯。”长公主点了点头,似乎颇为满意他的态度。
她从袖中,取出一封并未署名的信笺,递了过去。
“这个,你拿回去看吧。或许,对你有些用处。”
陈平安接过信笺。
“最后,再提醒你一句。”长公子的声音,变得格外凝重。
“近期,北方的瓦剌部落,会有使团抵京。为首之人,名为阿史那·俟斤,是瓦剌大汗的亲信,此人骄横跋扈,狡诈如狐。”
“他们此来,绝非简单的朝贡。名为互市,实为试探。你,早做准备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