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产业升级财源广
爱吃鱿鱼小炒的沈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7章 产业升级财源广,老陈家祖地冒烟出状元了,爱吃鱿鱼小炒的沈秦,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陈平安拱手道谢。
除了兴办加工厂,陈平安还利用手中的财富,在家乡小河村附近,又购置了不少田地。
一来,可以进一步扩大新作物的种植规模,让更多的乡邻从中受益。
二来,也是为自己日后,留一条退路。
毕竟,官场险恶,世事难料。
有这些田产作为根基,即便将来在官场上遇到什么挫折,也不至于无家可归。
随着产业的不断扩大,陈平安也渐渐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
单凭自己一人之力,即便有再多的奇思妙想,也难以将所有的事情,都打理得井井有条。
必须要有自己信得过,又有能力的帮手才行。
于是,少年开始有意识地招揽一些人才,初步组建自己的商业班底。
这些人中,有在科举中失意,却颇有才干的落魄读书人。
陈平安便聘请他们,担任书坊的编撰、校对,或是加工厂的账房、管事。
也有一些精明能干,熟悉商业运作的伙计和掌柜。
陈平安便放手让他们去负责具体的销售和管理。
甚至,还有一些身怀一技之长的匠人,比如擅长木工、铁艺,或是懂得一些简单机关之术的。
陈平安也一一招揽过来,让他们参与到加工设备的改良和制作之中。
对于这些招揽来的人才,陈平安也从不吝啬。
不仅给予丰厚的薪酬待遇,更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和尊重。
让他们能够人尽其才,各展所长。
如此一来,陈平安手下的产业,便如同上了发条一般,高效而有序地运转起来。
财富,也源源不断地汇入陈平安的囊中。
在发展产业,积累财富的同时,陈平安也并未忘记回报家乡的父老乡亲。
少年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只有得到百姓的拥护和爱戴,自己的根基,才能更加稳固。
于是,陈平安出资,修缮了小河村通往县城的泥泞小路,将其铺成了平坦的石板路。
又在村里,兴办了一所义学,聘请了两位落魄的秀才担任先生,免费教导村里的孩童识字读书。
对于那些家中贫困,无力耕种的乡邻,陈平安也主动提供新作物的种子和技术支持,并承诺保价收购他们的收成。
还为一些无业的村民,在自家的加工厂里,提供了就业的机会。
这些举措,虽然花费了不少银钱,但也让陈平安在乡里,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声望和人心。
如今,在小河村,乃至整个清溪县。
提起陈平安陈解元,无人不交口称赞,竖起大拇指。
都说他是文曲星下凡,是为民造福的活菩萨。
陈平安的名字,也成了清溪县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就连县令大人,在处理一些地方事务时,也常常会主动征求陈平安的意见。
陈家,也因此水涨船高,成了清溪县名副其实的第一望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