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定心丸
盛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00章 定心丸,大明皇孙:开局教朱元璋当皇帝,盛达,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听到众人的言语,他陷入深思,目光迷离,神情恍惚。
但他的想法却与傅友德等人不同。
从头到尾,朱标都不认为朱政会对自己太子之位构成威胁。
即便老朱对他格外器重,甚至赋予其经营兵权,又有何妨?除非他自己愿意退位,否则任何人都无法夺走。
朱标内心坚定,多年来作为太子和大明实际上的副手,他的势力早已渗透进大明的各个角落。
仅以兵权为例,他的力量不仅限于表面的蓝玉、傅友德等淮西将领。
私下里,他也有自己的隐秘力量。
比如钟山上的孝陵卫并非摆设,能够随时进宫调兵。
而且,既然老朱有暗卫,他为何就不能拥有?
然而,朱标并不打算动用这些手段。
他骨子里并非如老朱那般果断狠辣,更不愿违背父命导致父子反目。
更何况,他对太子之位并无执念。
他知道那个位置不仅意味着无上的权力,更伴随着巨大的责任。
大明江山,亿万子民,全需他一人肩负。
他不过替老朱分担了些许重任。
多年以来,身心俱疲,劳顿至极,甚至常感愧对百姓。
他一生追求的是让民众安居乐业,使大明国力超越汉唐。
为此,他愿付出一切,区区太子之位何足挂齿!
然而即便如此,他内心仍难掩一丝沮丧与失落。
若老朱真有废立之意,那无疑是对他多年努力的无声否定。
更何况,在老朱眼中,朱标不仅是儿子,更是他毕生想要追赶的目标。
得到父亲的肯定与赞赏,是他的渴望。
如此一想,朱标如何能释怀?
他颓然沉默许久,长叹一声,苦笑摇头。
此刻胡乱猜测又有何益?他与父皇关系密切,有何话不可直说?
先前虽对朱政身份略有猜测,却因顾及老朱颜面及父子间的避嫌,未曾深究。
如今,此事已引发傅友德等淮西武将乃至满朝官员的揣测议论。
于是,朱标决心找机会与老朱坦诚相对。
否则,任由事态发展,不仅会损耗国力,更会祸及百姓!
然而,这些话却绝不能向傅友德等人提及。
朱标回过神来,脸色瞬间变得冷峻。
他环顾四周淮西系武将,厉声呵斥:
“大胆!这种话也是你们该说的吗?皇家事务岂容臣下妄议?此为逾矩!更有挑拨离间之嫌!*
你们难道都忘了自己的身份?竟敢仗着功劳轻狂至此?”
他的言语如同狂风骤雨,让傅友德、王弼等人面露苍白,慌忙辩解:“太子殿下,我们……是为您着想啊!您需多加小心才是!”
“住口!”朱标脸色愈发可怕,目光如刀般凌厉,“朝纲国事全凭圣上决断,独断乾坤!即便我,也必须遵从,不敢有违。
若再有人多言,我不必请旨,便先斩尔等首级!”
一向温文尔雅的朱标突然动怒,说得如此强硬,令傅友德等人面面相觑。
最终,他们只得低头认错:“末将等知错,请太子息怒!”
虽嘴上认错,但傅友德等人内心并不平服。
他们认为自己一片赤诚,却被责备得如此严厉,实在委屈。
对此,朱标心知肚明。
在训诫完众人之后,他继续说道:
朱标面色稍显柔和,目光扫过众人,语重心长地安慰道:“你们的忠诚我岂会不知?但这些事本不该由你们操心。
我是为了你们好。
至于朱政的事,无需你们插手,我心里有数。
只要你们平日里尽职尽责,安分守己,约束好家人,不恃权欺人、违法乱纪,便无人能动你们分毫,我也绝不会坐视不管。
父皇那边自有我去解释,明白了吗?”
听到此言,傅友德、王弼等人先前的不满瞬间消散,心中如释重负,仿佛吃了定心丸一般。
随即感激涕零地跪倒在地,齐声说道:“殿下厚恩,我等铭记于心,定遵从殿下的吩咐。”
朱标点头示意后,略显疲惫地挥了挥手:“好了,我还有一堆奏折未批。
若无要事,你们就退下吧。”
傅友德等人听后并未立即离去,而是交换了一个眼神,略作迟疑后出言请求:“殿下,我等许久未见三爷,能否准许我们拜见?”
这里的“三爷”指的是朱标的第三子朱允熥。
朱标听后并未多想,毕竟朱允熥是常氏所生。
淮西集团诸人与朱家血脉相连,关系紧密,他们想见允熥自属正常。
朱标即刻唤来小太监,命其去请允熥前来。
傅友德等人静静等候,却未曾料到等来的并非允熥,而是吕氏缓步而入。
吕氏谋略,土豆丰收,天子跪地耕作!朱元璋老泪纵横,忆昔年苦难!
傅友德、王弼、曹震见吕氏入内,纷纷变色,彼此对视后默契沉默,眼中满是疏离。
他们既不行礼,也似未察觉她的到来。
尤其常茂,冷哼一声,侧过头,眉宇间满是厌弃。
朱标亦是一愣,随后疑惑问道:“爱妃,你怎么在此?允熥呢?我已遣人去唤他。”
吕氏神色如常,即便面对傅友德等人的不悦目光,依旧从容镇定,含笑回应:“允熥近日勤学不辍,正与允玟同在黄师傅处上课。
不便轻易打扰。
臣妾听闻殿下召唤,便先来探个究竟,若事态紧急再召他来,免得耽误学业。”
“原来如此!”朱标听后满意点头,“允熥如此专注学业实为难得,这次就不打扰他了。
日后还有相见之时。”
淮西将领闻言,皆面露不悦,心不甘情不愿。
他们向来对吕家不以为然。
吕家本是降官出身,曾卑躬屈膝侍奉前朝,朱元璋兴起后又立刻归顺。
尽管老朱给予吕父一个小官职以示安抚,但这般背景,在与北元多年交战、结下深仇大恨的人眼中,实在难登大雅之堂。
此刻众人更觉吕氏有意从中作梗,心中怒火更甚。
他们难以理解太子为何会被这样的女子迷惑。
郑国公常茂尤为愤慨,刚开口便被旁人拉住。
他虽不甘,却见朱标神色冷淡,最终只得忍住不说。
屋内气氛一时尴尬。
傅友德反应敏捷,忙笑着请辞:“太子爷,我等告退。”朱标疲惫地挥了挥手,众人恭敬行礼后离开,甚至未看吕氏一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