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运来难挡,时至莫敌第八章
一义三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四回《运来难挡,时至莫敌第八章,金戈丽人行:天命之魁,一义三行,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天下之争进入后期,原本的大小诸侯大多数或灭亡、或归附,只剩下成山宰、臧天佐两家大诸侯与高鸿、李宕、厉祥三家边陲诸侯。另有意想不到的两大势力雄起,一个是谋朝篡位的段仙芝,一个是统领义军崛起的吉义。天下局面遂变成:四帝分立逐鹿中原,三侯独立盘踞边疆。
四帝之中,号为大化皇朝无极天子的段仙芝与号为大越皇朝天命天子吉义,两者方兴未艾,攻势凌厉。另两个号为大吴皇朝紫金天子的成山宰与号为大秦皇朝宝祥天子的臧天佐,难以挽回衰落之势,疲于应付攻击,捉襟见肘。尤其是臧天佐,被段仙芝与吉义两方同时攻打,苦苦支撑。
臧天佐位于长江以南的地盘,湘东道已经几乎被吉义打下,只剩一个郴州还在包围之中。湘西道也是岌岌可危,吉义若要将其打下也能办到,只是吉义斟酌行事,决定先去打江汉道,要抢占江汉道的首府武昌。
选择抢占武昌,理由有三。一来,江汉节度使巩朝义正竭力抵抗段仙芝军尉迟圭所部,武昌空虚,易于攻克;二来,武昌自身地位重要,是南北东西四方诸道往来的通衢之地,军事与商业意义皆十分重大,周围又是沃野千里的鱼米之乡,占下来可大增国力;三来,抢占武昌又事关能否得到长江作为天险屏障,将来有望与段仙芝隔江对峙。如果不抢占武昌,让段仙芝消灭巩朝义,势力拓展到江南来,长江天险也就不复存在。
当今段仙芝势力远远强过另三帝。毕竟其弑君篡位,继承了旧朝的遗产,又吞灭了郎继宗、项忠等诸侯。
吉义地盘虽不小了,但都是开发历史短的南方诸道,相对来说地广人稀。人口少,兵力也少,而且多为从军不到一两年的新兵,锐气和潜力自然是好,但战技和经验不足。四帝之中,吉义的兵力其实还大大少于另三家,全凭着得人心加上谋略得当,才能不断进取。
吉义清醒认识到自己实力还不足,所以制定战略目标并不过分,想要在段仙芝消灭臧天佐、成山宰两家之前,争取占领整个江南,将来可凭长江天险抵御段仙芝的攻势,再伺机渡江反攻。
为了实现这个战略目标,便不容段仙芝军打到江南来,必须将其挡在江北。抢占武昌势在必行,不抢的话就晚了。所以说当前循长江而下抢占武昌,相比渡过洞庭湖夺取武陵,更加迫切和必要。
吉义遂以攻克潭州、岳州等地所缴获的船只载送万余人马走水路,三万人马走陆路,主力军共四万余人去打武昌。其余兵力留下防守各州县,巩固地盘,招募新兵,以老兵带新兵加紧训练。
四万大军还是以象兵部队六千人打头。这是当今四帝之中南帝吉义独有的一支象兵部队,攻城很好用,屡试不爽。野战也好用,敌军大多数人都没见过大象,象兵一冲过来都不知道怎样对付,这就大占便宜了。
这时是农历五月仲夏时节,气温炎热,人类难免精神不振,而大象却越发精神。这些大象大多数是商人从暹罗、占婆等国用海船运来卖给义军的,可花了吉义不少金钱。它们故乡原本终年炎热,自然不怕这里的炎热。
江汉平原一带素以盛夏炎热闻名,号为“火盆”,实际上也确实是个大盆地,与洞湘平原连为一体,周围都是山脉,内部就像一个盆底,由于气流不畅,热气只积不散,往往造成连月酷热。再加上这一带水域多、空气湿,又湿又热,令人更加难耐。
这一年也不例外,正好在义军大军要去抢占武昌之时,酷热天气来临。行军路上,焚风缓吹,烈日当空,将士皆挥汗如雨,不时有人中暑病倒。
江汉节度使巩朝义正在汉阳以北迎战尉迟圭,双方在孝感、云梦两县进行拉锯野战。突然得到探报说吉义北伐军已经轻取岳州、直扑武昌,巩朝义大惊失色!全力抵挡尉迟圭都快挡不住了,后面又来了吉义,如何是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