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士语道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8章 结局未定,青云路之江湖恩仇,曲士语道,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几日后,他终于从密信中解读出一条隐秘的信息:萧翊正策划在京城发动一次“意外”,以引发朝局的混乱。他的目标竟然是太子!
赵青云立刻找到太子,将情况尽数相告。太子听后脸色铁青:“东山会真是胆大包天,竟敢将主意打到孤的头上!”
赵青云劝道:“殿下莫急,此事虽凶险,但也给我们提供了反击的机会。只要能将萧翊设计太子的证据呈到皇上面前,东山会便再无翻身之日。”
太子点头:“赵青云,这件事便全权交给你办理,孤必全力支持。”
于是,赵青云与太子密谋了一场“引蛇出洞”的计划。他们故意放出风声,说太子将在郊外某处举办狩猎宴,邀请诸多朝中重臣参加。这一消息很快传入了东山会耳中。
狩猎宴当晚,赵青云暗中布置了人手,将宴会会场布置得滴水不漏。他早已推测到,萧翊定会亲自前来确认行动。
果然,夜色下,一支不明来路的队伍悄然接近狩猎场。赵青云一声令下,埋伏多时的禁军骤然出击,将这支队伍团团围住。萧翊被迫现身,冷笑着看向赵青云:“赵青云,你果然厉害。不过,你真以为抓住我就能结束这一切?”
赵青云冷静道:“抓住你或许不够,但你的计划失败了,这就是胜利。”
萧翊被禁军押走前,意味深长地说道:“赵青云,你的棋局虽妙,但你低估了东山会的决心。我们绝不会止步于此。”
萧翊被押回京城后,供出了东山会的大量内幕,包括张维平等人的参与。这一案件震动朝野,皇上震怒,下令彻查此案。
萧翊的落网并未彻底平息风波,反而让朝中局势更加扑朔迷离。皇上严令彻查东山会,各地的势力纷纷清理门户,但赵青云深知,萧翊的供词不过是冰山一角。
在密审过程中,萧翊始终避重就轻,对于顾长卿的下落只字不提。而就在萧翊被押解京城的第三日,一支负责运送关键证据的车队在半途中遭遇劫杀,所有证据尽数毁灭,押运官员无一生还。
这起案件让赵青云意识到,东山会的真正首脑极有可能隐藏得更深,而顾长卿仍在暗中操控全局。
数日后,赵青云收到了一封匿名信,信中只有简短的一句:
“南山寺,明夜初更,独来。”
南山寺是一座废弃多年的古刹,荒凉偏僻。赵青云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陷阱,但他更清楚,这或许是揭开谜底的唯一线索。
当夜,他孤身前往南山寺。在破败的大殿中,他见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许延川。
“许大人?”赵青云微微一愣,他本以为许延川早已被废黜,怎么会在此出现?
许延川面色憔悴,眼中却燃着坚毅的光:“赵青云,我没有时间解释太多。东山会背后的真正首脑,与你想象的完全不同。”
“是谁?”赵青云追问。
许延川深吸一口气,低声道:“是内宫……皇后的心腹太监崔茂林。他利用东山会扰乱朝局,意图扶持自己的傀儡掌权。”
赵青云震惊不已:“崔茂林?他一直是皇后身边的红人,为何要策划这一切?”
许延川苦笑道:“因为皇后无法忍受太子上位,更希望扶持自己的亲侄子继承大统。”
赵青云回到京城后,将这一消息告知沈正华。两人意识到,崔茂林的身份决定了此事的复杂性。如果贸然行动,很可能被他反咬一口,甚至殃及自身。
沈正华沉思片刻,说道:“皇后手握六宫权柄,她的心腹势力遍布朝野。如果我们想要扳倒崔茂林,就必须抓住确凿的证据。”
赵青云点头:“从南山寺那晚来看,许延川或许掌握了一些关键的线索。他一定隐藏在某个安全的地方,我们必须尽快找到他。”
然而,就在赵青云准备行动时,崔茂林却先一步展开了攻势。他暗中派人向皇上告发赵青云与沈正华密谋党争,并在翰林院散播消息,指责赵青云“勾结已废之臣许延川,意图谋乱”。
赵青云明白,崔茂林的攻势意在将他逐出局外。他与沈正华密谋,决定利用崔茂林的野心设局。
赵青云故意安排了一场“密会”,并通过渠道让崔茂林的眼线得知此事。果然,当晚,崔茂林派出人手跟踪赵青云。然而,他们并未发现赵青云与任何人的接触,反而被反跟踪的禁军逮个正着。
与此同时,赵青云将另一份伪造的“密信”送入内宫。这封信暗示太子已经掌握了崔茂林与东山会的合作证据,并计划将此事公开。
崔茂林得知消息后,果然坐不住了。他立刻进宫面见皇后,请求皇后出面保全他。然而,皇后并非不知事理之人,她很快意识到,崔茂林的行动可能会将她牵连其中。
“崔茂林,你太过鲁莽了!”皇后冷冷说道,“我对太子并无杀意,只是希望他谨慎行事。而你的行为,却让事情越发失控。”
崔茂林一时语塞。他未曾料到,皇后竟会在关键时刻与他划清界限。
崔茂林意识到大势已去,连夜试图逃出京城,却在城门外被赵青云布下的伏兵抓获。在禁军的拷问下,他不得不交代了东山会的诸多内幕,尤其是许延川被陷害的真相。
然而,就在赵青云以为胜利在望之时,他却接到了一个令他不安的消息——顾长卿再次现身,并且手握崔茂林的另一份“供词”,试图以此作为谈判的筹码。
风云再起,赵青云深知,真正的对决才刚刚开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